【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石榴花开黄河边
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开展“红石榴 爱家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 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供图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主题鲜明的文化展板,展陈着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的精彩瞬间;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楼连廊的墙角,贴满了学生们创作的书画、手抄报等作品。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是全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近年来,学校围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办学目标,创建“启智”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智慧校园、智慧作业创新应用等教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全区示范校、自治区“首届书香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2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有形的校本课程
在利通区第七小学,手工体验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知,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剪纸手工课堂,学生们边聆听老师讲解剪纸文化和技艺步骤,边沿着画好的线稿用剪刀勾勒轮廓。不一会儿工夫,一张张红纸在孩子们一番弯折修剪后,变成了一件件富有童趣的作品。在超轻黏土制作课堂,孩子们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借助小工具进行创作,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皮影小剧场课堂,老师通过皮影表演的方式,把书本上的故事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皮影戏,让学生们在感受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思政课教学若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后,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利通区第七小学校长刘贵丽说。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利通区第七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教学创新培训等专题培训体系,通过开展教学创新大赛、说课大赛、讲课比赛、“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队示范课评比,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为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全学科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备课活动,分学科、分学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精心组织设计、优化内容设置,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体系之中,创新“五个课堂”,即德育常规讲堂、良好家风讲堂、校长育人讲堂、法治教育讲堂、民族团结讲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语文课堂中对民族英雄事迹的深情讲述,到数学课堂里对各民族生活数据的统计分析,再到科学课上对不同民族地区自然现象的探究……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科特点巧妙融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具有吸引力,学生们在课堂上汲取丰富的知识,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烙印在心里。
有感的文化浸润
走进利通区第七小学校园,中华文化符号随处可见。
精心打造的“立德长廊”,墙面上展示的都是学生们创作绘制的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教室外面,竖着一块“写好中国字”的开放式小黑板,展陈着各年级老师的粉笔字。“一班一品一特色”班级文化阵地,由各班学生自行设计,童趣十足,仿佛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将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师生们在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智慧阅读大厅,同学们在多点触控的数字魔墙上轻轻一触,民族团结故事、“小宁大讲堂”、少年中国说、多彩校园等内容就能实现视频播放。大厅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从儿童文学到红色经典故事应有尽有,可实现人机交互、自助借还、电子阅览等。温馨舒适的阅读空间也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同学们在这里畅游书海,汲取知识的养分,让书香浸润心灵。
以文育人,浸润童心。学校成立“石榴籽”广播站,组织“红石榴”少年说、“石榴籽·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延时服务课程为依托,开展非遗项目(缠花编织、剪纸、版画)手工制作、花样跳绳、双节棍武术操、民族器乐、舞蹈等活动,巧妙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七彩耕园”“生态种植园”和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红石榴·爱劳动”“二十四节气”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在躬身实践中触摸千年农耕文明,感悟中华民族劳动智慧。
有效的特色活动
利通区第七小学通过特色活动,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载体,创新开展“举办一次教职工学习民族政策会、一次国旗下活动、一次主题班队会”等系列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在少年儿童心灵深处。与利通区孙家滩中心学校、扁担沟中心学校等移民区学校教研协同,开展校际联谊结对“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等活动,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小学及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共建交流,通过“云连线”的方式,开展“红石榴手拉手·宁贵学子共传情”主题活动,打破地域的限制、跨越千山万水,让不同地区的学子们在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互动中,共同领略中华大家庭的民族美、团结美、和谐美。
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内实践活动到校外研学交流,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民族团结的力量。在“红石榴·爱家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走进利通区的田野乡村,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家乡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红石榴·一家亲”校外基地实践体验活动中,师生们参观农耕博物馆,体验黄河文化,厚植中华文化自信;走进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利通区初心馆、吴忠市涝河桥烈士陵园、灵武白芨滩沙漠公园等,带领学生参与红色研学、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体验活动;与消防部队、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等教学实践基地建立联系,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与道德践行能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各类活动载体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育人实效。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责任编辑:张筱